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 PD

by 飛克技術研發中心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影響大腦中主掌運動的神經系統。早期最明顯的症狀為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和步態異常,也可能有認知和行為問題;失智症在病情嚴重的患者中相當常見,超過三分之一的個案也會發生重性抑鬱障礙和焦慮症。其它可能伴隨的症狀包括知覺、睡眠、情緒問題。帕金森氏症帶來的主要運動症狀合稱為帕金森症候群。

帕金森氏症表現(Parkinson's disease, PD)

帕金森氏症表現(Parkinson’s disease, PD)

圖1.帕金森氏症症狀表現

 

帕金森氏症的成因目前發現與遺傳及環境因子皆有相關。若家族史中,有罹患帕金森氏症者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也會提高。暴露於特定農藥、曾有頭部外傷者風險也比較高。

帕金森氏症主要的症狀與阿茲海默氏症相似,目前醫學臨床發現是由於腦部的不正常類澱粉蛋白(Aβ)累積,進而造成大腦皮層的黑質細胞死亡,造成患者分泌的多巴胺不足;而多巴胺是幫助細胞神經訊號傳送的化學物質,是神經傳導物質的一種。這種傳導物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同時也肩負大腦控制肢體運動訊號傳遞的重要角色。

帕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治癒,初期症狀常用左旋多巴胺(Levo-Dopa)治療,當L-多巴效果降低後則配合使用多巴胺激動劑。隨著病程惡化,神經元將持續流失,因此必須隨之增加藥物劑量,但藥量剛增加時又會產生以不自主抽動顫抖的「異動症」副作用。飲食計畫和復健運動對症狀減緩有些許效果。對於藥物無效的嚴重患者,可以考慮神經外科的腦深層刺激手術,這種手術利用微電極放電以減少運動症狀,但此項技術尚未成熟,有許多個案顯示在進行此手術後,反而行動能力變得更差、加速病情嚴重性。至於非運動相關症狀的帕金森氏症(如以睡眠干擾或情緒問題為主的患者)治療效果通常較差。

2015年,全球約有620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症,並造成11.7萬人死亡。帕金森氏症通常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的老人罹患該病.;男性較女性容易得到帕金森氏症。若患者在小於50歲發病,則稱為早發性帕金森氏症。醫學統計上,帕金森氏症確診後的預期餘命約為7-15年。

此病以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為名,他在1817年發表了《論震顫性麻痺》(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一書,書中首次詳述了帕金森氏症的相關症狀,其生日4月11日也定為世界帕金森氏日,社群團體會在此日舉行公眾推廣活動;鬱金香則是帕金森氏症的象徵符號。一些著名患者的病情提高了大眾對此病的關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鄧小平、演員麥可·J·福克斯、奧林匹克自行車手戴維斯·費尼和職業拳擊手穆罕默德·阿里。

帕金森氏症別名(Parkinson's disease, PD)

帕金森氏症別名(Parkinson’s disease, PD)

圖2:「Parkinson’s Disease」的不同中文地區常用別名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95%E9%87%91%E6%A3%AE%E6%B0%8F%E7%97%87
2.台灣巴金森之友會
http://www.pdcare.org.tw/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