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鎂改善高尿酸與痛風之潛力

by 飛克技術研發中心

 

痛風是常見的發炎性關節疾病,造成痛風的直接原因是高尿酸。超過12%的痛風患者,是由於遺傳性的基因突變,使得尿酸排泄不足或過量產生。其餘痛風患者多由飲食過於豐盛誘發,愛吃紅肉、內臟、海鮮,搭配飲用啤酒和高果糖飲料,都會增加痛風的風險。痛風的病理特徵,是尿酸鈉晶體在關節間隙沉澱,並觸發免疫反應,釋放發炎細胞因子,導致持續疼痛和關節變形。蹠趾關節最常受痛風影響,其他常見部位包含腳踝、膝蓋、手指、手腕和肘部。

高尿酸與代謝症候群之關聯性

下表來自2007年的期刊1,研究納入8669名20歲以上參與者,分析代謝症候群與尿酸濃度的關聯性。結果顯示,尿酸濃度小於 6 mg/dL 時,代謝症候群發生率為 36.0%;尿酸濃度為 8 ~ 8.9 mg/dL,發生率則提升至62.0%;尿酸濃度大於 10 mg/dL時,代謝症候群發生率高達 70.7%。由上述數據推測,高尿酸血症是代謝症候群的常見合併症,血清尿酸水平可做為評估代謝症候群風險的常規指標。

治療與預防痛風的藥物

痛風通常使用美國風濕病學會的臨床標準進行診斷,透過鑑定受影響關節滑液中的單鈉尿酸鹽晶體來確診。下表來自2014年的期刊2,描述了急性痛風的用藥,包含: 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皮質類固醇或秋水仙鹼。為了快速徹底解決症狀,急性痛風的治療應在症狀出現 24 小時內,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皮質類固醇和秋水仙鹼。若痛風僅限於單一關節時,關節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是比口服抗發炎藥物更好的策略。在急性期皮質類固醇治療停止後,為了降低反彈風險,須逐漸減少皮質類固醇療程。秋水仙鹼則是急性痛風的另一種治療選擇,但不良反應稍多,包括噁心、嘔吐和腹瀉,因此肝病或腎病患者須慎用。

為了減少痛風復發的可能性,患者除了飲食控制外,還有若干藥物建議持續使用。Allopurinol則可抑制尿酸的合成,是預防痛風復發的第一線藥物;Probenecid可增加尿液中尿酸的排泄;Pegloticase可增加尿酸的分解;秋水仙鹼和Febuxostat則保留給不能耐受一線藥物或第一線藥物無效的患者。對於沒有痛風石的患者,在尿酸水平低於目標後,治療應持續至少三個月;對於有痛風石的患者,治療應持續六個月。

 膳食鎂有助於預防高尿酸

下表來自2018年的期刊3,研究納入26796名美國成年人,透過多變量迴歸模型,評估膳食鎂攝取量與高尿酸血症之間的關聯。男性的數據顯示,第一個五分位數(Q1)的尿酸血症相對機率(OR)最高,是第四個五分位數(Q4)的1.29 倍;女性第一個五分位數(Q1)的OR同樣最高,為第四個五分位數(Q4)的1.33倍。上述結果表明,增加鎂攝取量可降低高尿酸血症風險,有助於預防高尿酸血症。

補充鎂降低高尿酸與痛風患者之死亡率

下表來自2024年的期刊4,研究納入1171名痛風患者和6707名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Cox迴歸模型,評估飲食鎂攝取量與痛風和高尿酸血症患者死亡率的關係。表二記載共有257名痛風患者死亡,其中74人死於心血管疾病(CVD),48人死於癌症;表三記載共有1315名高尿酸血症患者死亡,其中 41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224人死於癌症。結果顯示,在第四個四分位數的組別(攝取較高的鎂),痛風和高尿酸患者的整體死亡率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亦降低。

總結: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痛風是最常發生的發炎性關節炎之一,其全球盛行率持續在增加。痛風來自於高尿酸血症的邏輯相當明確,因此治療或預防痛風的主要策略,均圍繞著控制尿酸來制定,包含抑制尿酸合成,或增加尿酸排除、分解。文獻亦指出,尿酸的數值與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相關,甚至可將尿酸視為分析代謝疾病風險的指標。由臨床數據進行多變因迴歸分析,發現攝取足夠的膳食鎂,有助於預防高尿酸,並減少高尿酸與痛風患者的死亡率,證明鎂對於高尿酸與痛風患者,能展現正面的效益。未來仍需要更多的機轉探討,來確認鎂改善高尿酸與痛風,是直接發生的事件,或者是由改善代謝疾病而間接促成。

參考文獻:

  1. Hyon K. Choi, Earl S. Ford.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Individuals with Hyperuricemi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120, 442-447.
  2. BARRY L. HAINER, ERIC MATHESON, and R. TRAVIS WILKE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Gou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Volume 90, Number 12. December 15, 2014.
  3. Yiying Zhang and Hongbin Qiu. Dietary Magnesium Intake and Hyperuricemia among US Adults. Nutrients 2018, 10, 296.
  4. Xuanni Lu, Anqi Wang, Ke Liu, Ying Chen, Chen, Yingying Mao, Ding Ye.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magnesium intake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individuals with gout and hyperuricemia. Research Square. June 11th, 2024.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